电子地图Electronic Map
秉承新理念 打造新强态 2016,青岛城乡建设再出发 首页 > 业界动态

秉承新理念 打造新强态 2016,青岛城乡建设再出发

发布时间 : 2016-02-23【  

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,作为我市城乡建设的主力军,市城乡建设委将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要求,秉承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,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贯彻“适用、经济、绿色、美观”的建筑方针,以“统筹城乡建设”为主线,坚持“问题、目标、人才”三个导向,突出“抓开工、去库存、补短板、惠民生、保安全”五个重点,开展“特色城镇、棚改安居、路网贯通、公用配套、生态修复、空间利用、行业创新、效能提升、自身建设”九项行动,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、宜居性,打造青岛城乡建设“新强态”。

  

坚持三个导向

  ——坚持问题导向。从城乡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,正视问题、找准问题、解决问题,深化改革,创新体制机制、推进绿色建设模式、加快建设海绵城市、打造现代建造新业态,力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。

  ——坚持目标导向。依据国务院新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,按照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要求,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,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,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,将寻标、对标、达标、夺标、创标融入城乡建设工作全过程,老城区改造对标德国标准,新城区建设对标新加坡标准,创造“青岛标准”。

——坚持人才导向。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”,大力倡导尚实干、勇作为、敢担当的作风,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,在城乡建设中发现人才、引进人才、培养人才、使用人才,充分发挥国际、国内高端人才“智库”作用,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,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。

  

突出五个重点

  ——着力“抓开工”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开展“项目建设攻坚年”活动,全面梳理城建基础设施项目、住房建设项目、工务工程项目,目标倒逼抓开工,工期倒排抓进度,责任到人求实效。

  ——着力“去库存”。全面推进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,扩大有效需求,打通供需通道,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营销策略,消化库存,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,提高产业集中度,稳定房地产市场。

  ——着力“补短板”。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,加快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、配套不足等问题;加快解决群众办证难、回迁难等问题,加快解决群众住房条件及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,加快解决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,加快解决建设领域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。

  ——着力“惠民生”。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、从群众需求着手,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,优先考虑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棚户区改造、老旧小区整治、农村危房改造、路网完善、黑臭水体整治、城市园林绿化、停车场建设、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,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。

  ——着力“保安全”。强化精品意识,贯穿于建筑施工、城市轨道交通、市政公用、园林绿化等建设全过程,坚持质量管理零缺陷、质量问题零容忍,筑牢工程质量生命线,打造人民满意的安全放心工程,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;强化安全意识,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,完善安全措施,严格安全制度,消除事故隐患。

  

开展九项提升行动

 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,以行业管理、政务服务、自身建设为保障,提升9个方面的工作。

  特色城镇建设提升行动。探索具有我市特色、可复制的试点工作经验,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,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分类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、省示范镇、特色镇建设,力争到2016年底,李哥庄、南村、姜山、蓝村、泊里等5个试点建设成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、建成区常住人口10万以上、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、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的现代化小城市;王台、铺集等8个省示范镇建设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、产业集聚的新高地、功能集成的新平台、要素集约的新载体;推广黄岛区特色小镇建设经验,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。

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,实施“万村洁净”行动,持续改善农村面貌。加快平度、即墨垃圾焚烧处理厂和胶州垃圾场二期建设,新建、改扩建的17处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。抓好农村保洁队伍专业化建设,到2016年底全市60%村庄的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市场化运作。致力于提高农村群众健康质量,制定农村厕所改造标准,指导农村改厕工作。

 

棚改安居建设提升行动。新开工棚改项目104个,涉及棚户区改造居民6万户。鼓励货币化补偿和异地安置;进一步打通棚改安置房与存量商品房通道;实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,做好融资资金筹集工作。

牵头研究制定《青岛市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和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》。改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,改善老旧小区环境设施,惠及居民约10万户。

 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,采取拆除重建、修缮加固等方式,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6000户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,发布青岛市传统村落名录,推进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,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。  

  围绕“改善民生、文化回归、繁荣经济”目标任务,推动青岛湾老城区更新工程,先行启动现状条件较为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深入挖掘老城区优秀历史文化底蕴,通过设立改造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,吸引低成本、有经验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。

以推进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,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工程,加快推进被动房试点,在蓝色硅谷、西海岸新区、红岛经济区内全面推开绿色建筑标准,全市星级绿色建筑突破200万平方米,完成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,完成10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统筹推动各区市主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,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150万吨。

 

  路网贯通建设提升行动。全力服务在建的5条地铁线路190余公里的土建、轨道、机电设备安装、装修工程项目,提升标准、强化监督,确保地铁项目建设推进稳、进展快、质量优。启动建设深圳路-银液泉路、开平路、安顺路(衡阳路-沔阳路)、唐河路(金沙二支路-开封路)、东宁路等12条未贯通道路,继续实施太原路高架桥(中段)工程,推进深圳路-辽阳路立交桥施工,择机启动杭鞍高架二期工程(南京路-福州路)建设。全面完成新疆路快速路、重庆路改造、福州路打通、株洲路打通4个项目收尾工作。深入开展长沙路打通、海尔路-银川路立交、海湾大桥接线二期等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。在交通拥堵路段、主干道车流人流密集区域,以及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路段,增设人行天桥,建设合肥路(齐鲁医院)等5座天桥。

统筹各区整修江西路、金沙路等30余条病害市政道路;实施重庆路、新疆快速路周边30余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;统筹指导全市道路大中修建设、道路微改工作,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。

 

  公用配套建设提升行动。开工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、麦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、小涧西垃圾渗滤液处理二期工程、娄山河污泥堆肥工程,完成李村河污水处理厂3.5万吨/日升级改造工程,完成杭州支路第五泵站改扩建工程。新建燃气管线20公里,提升城市承载能力;开工建设一批热源及供热管网项目,市区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,惠及约5万户居民;新建、改建环卫公厕130座。

  加快推进总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的58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。今年再实现竣工项目8个,新开工项目9个。

配套建设欢乐滨海城九年一贯制学校、李沧区南岭小学等配套学校7个,规划班级264个,接收11880名儿童入学教育。配套建设杭州路28号、洛阳路保障房、李沧东李改造等配套幼儿园12个,规划班级123个,接收4305名儿童入托。

 

  生态修复建设提升行动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新城区全面实施,老城区、已建成项目纳入储备、循序渐进,不搞大拆大建;加快海绵型建筑、小区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,新建项目全面推行,保障性住房、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率先落实;加强城市道路、绿地广场、城市水系建设海绵技术应用,全面落实有关建设标准。加强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,增强生态保护意识,促进景区资源保护。

  统筹推进环湾各区及四市过城河道黑臭水体治理。大力开展过城河道综合整治及黑臭水体治理,启动实施水清沟河(唐河路-海晶化工)、楼山后河(天泰奥园-文昌路)等河道综合整治,完成李村河中下游(青银高速-入海口)、大村河上游(桃园水库-规划六号线)、张村河下游(海尔路-李村河)等续建河道整治项目,整治河道长度15公里。加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,分散解决河道支流污水。

  完成新建、改建绿地230公顷。推进完善浮山生态公园建设,开展坟头菜地等综合治理。推进小麦岛生态公园建设,打造海绵城市建设样板项目。实施道路绿篱整治项目,对全市74条道路增设绿篱,新增绿篱15万延长米。深入开展建设领域扬尘治理和裸露土地绿化工作。

  大力开展铁路两侧沿线环境整治,力争把铁路沿线建成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态景观长廊。

建设7.87公里环湾绿道,全面完成具备实施条件的67公里环湾绿道建设任务。

 

  空间利用建设提升行动。推进地下管廊建设,开工建设综合管廊30余公里。抓住地铁建设和重点区域开发有利时机,系统梳理地下空间开发项目,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,重点启动火车北站等区域的地下空间综合体项目,推进国信体育中心、市北中央商务区、崂山金融商务区等在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建设。

建设改造公共停车场10处,建设停车泊位5000个,着力解决老城区、医院、商圈、景区停车难问题。鼓励项目超额配建停车泊位,结合机场、车站、地铁等交通枢纽规划建设,加大换乘停车场建设力度。大力推广立体停车场、智能停车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。

 

行业创新提升行动。着力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科技改革创新要求,加强建设科技创新,在城乡建设领域积极贯彻落实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加快推进建设行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。

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0亿元,同比增长10%;实现增加值526亿元,同比增长8%。加大“拓延并举”扶持力度,扶持企业升级增项,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组建青岛国际工程联盟,开拓发展领域,延伸产业链条。

采取棚改货币化安置、优化供应结构、提升建设品质、加快业态转化等措施,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。对房地产“僵尸项目”采取“兼并重组、帮扶盘活、破产重生、防止新生”等措施稳妥处置,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,服务企业发展,力争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00亿元,同比增长6.5%。

  进一步强化勘察设计质量管理,积极引导行业技术创新,提升绿色建筑、BIM技术、建筑产业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。鼓励企业间优化重组和资源整合,提升企业综合实力。  

  建设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平台,依托互联网技术,推动信息平台与工地实时监控视频系统融合,实现现场问题电子取证、监督执法文书自动生成、整改回复网络上传、监督数据自动统计等,有效提升监管效能。

  建立建材备案与明示执法检查常态机制,力争备案率、明示率达到100%。推进绿色建材行动,开展绿色建材交易创新示范活动和交流峰会活动,积极推广新建材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。

  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,提高建筑品质,适应老、中、青、幼各类人群住房需求。研究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,方便市民生活。

有效使用市级财政资金,大力拓展融资渠道,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,放大政府资本使用效益,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,对交通设施、地下空间、工务工程、生态环境等项目进行整体谋划、分类分期实施。

 

效能提升建设行动。搭建全市工程建设市场监管和诚信一体化管理平台,建立企业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失信企业在市场准入、银行信贷、招标投标、资金监管等方面予以限制。深化审批改革,开展行政执法和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活动,推进执法依据、程序、流程、文书、自由裁量、监督和政务服务的标准化。积极推行绿色施工(低影响施工)标准,除应急抢险工程外,尽力避免道路白天施工,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,在施工管理上实现突破。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建设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,杜绝发生重大施工安全事故,有效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。

 

自身建设提升行动。从严治党,落实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以“严”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,以“实”的干劲落实发展任务,打造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、廉洁过硬的干部队伍。建立工地党建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,将党建工作落实到建设一线,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和“一岗双责”,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驰而不息纠治“四风”,加大干部问责和交流力度,着力解决不作为、慢作为、“慵懒散慢拖瞒”等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,为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。